文历法

原创 小新  2016-09-28 23:03:31  阅读 964 次 评论 0 条
一、纪时纪年
1 、纪年
“年”的本义指谷物成熟、丰收,后来才由谷物成熟的周期引申指寒来暑往的周期,即
今天意义上的“年”。古人纪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(1)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:先秦时主要采取帝王称号加年次的纪年方法——如《廉颇
蔺相如列传》“赵惠文王十六年,廉颇为赵将”。
(2)年号纪年法: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,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、并以年号纪年
——如《岳阳楼记》“庆历四年春”,“庆历”是宋朝皇帝的年号
(3)干支纪年法:是用 十个天干(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)和 十二个地支(子丑寅卯
)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)按顺序两两相配的一种纪年方法,可以有六十种搭配,因而六十一循环,
周而复始。——近世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,如“辛亥革命”(1911 年)。
2 、纪月
(1)和今天一样,用序数——如《采草药》:“如平地三月花者,深山中则四月花。”
(2)地支纪月法: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,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“建”字。—
—如杜甫《草堂即事》:“荒村建子月,独树老夫家”,“建子月”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。
(3)时节纪月法: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,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、仲、季来分别称呼;
或者以节气物候的特点来给月份命名或代称月份——如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孟冬寒气至,北风
何惨栗”,“孟冬”是利用初冬命名十月;“菊月”是用物候代称九月。
(4)其它:农历一月叫正月,十一月叫冬月,十二月叫腊月。
3 、纪日
(1)序数纪日法——如《梅花岭记》:“二十五日,城陷,忠烈拔刀自裁”;《项脊轩志》:
“三五之夜,明月半墙。??”(“三五”指农历十五日)。
(2)干支纪日法:①如《肴之战》:“夏四月辛巳,败秦军于肴’,“四月辛巳”指农历
四月十三日。②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——如《礼记·檀弓》“子卯不乐”,
“子卯”代指恶日或忌日。
(3)月相纪日法:指用“朔、朏(fei)、望、既望、晦”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。
每月第一天叫朔,每月初三叫朏,月中叫望(小月十五日,大月十六日),望后这一天叫既
望,每月最后一天叫晦。——如《赤壁赋》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”。
4 、纪时
古人纪时常用日晷、刻漏、更鼓等方法计量一天的时刻。
(1)天色纪时法: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它们的名
称是:) 夜半(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,与子时、三更相对应)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
1
隅(yu)中、日中、日昳(die)、晡(bu)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
(2)地支纪时法: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,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 子时即相当于今天的 23
日 点到次日 1 点,丑时相当于 1 点至 3 点,寅时即 3 点至 5 点,依次类推。——如《地震》“康
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,地大震”中的“戌时”就是晚上 7 点至 9 点。
二 、阴阳历
1 、公历
即格里历,因为它的基础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--回归年,故又
称阳历。格里历的平年为 365 天,闰年在 2 月末加一天,为 366 天。
当某年的纪元年数不能被 4 整除时为平年,如 1981 年; 能被 4 整除而不能被 100 整除
如 时为闰年,如 1984 年;能被 100 整除,而不能被 400 整除时为平年,如 1900 年; 能被 400
如 整除时为闰年,如 2000 年。
2 、农历
农历是中国广泛使用的历法,又称阴历、夏历,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。
——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阴阳历,因为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(由太阳的视置决定)
和定朔(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--朔,即为初一)
以月亮从朔到上弦、望、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。从朔到朔为一个月,相距
29 日的为小月,30 日为大月。
在农历中,平年 12 个月,日数为 354 或 355 日;闰年 13 个月,日数为 383 或 384 日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mxlog.com/fenxiang/1457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小新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评论已关闭!